日期:2024/2/23 来源:承登集团公众号
安徽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医共体改革。安徽省2015年开始组织实施县域医共体改革,2018年全省覆盖完成阶段性改革任务。2019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意见》,创新提出“两包三单六贯通”建设路径,推动县域医共体内涵提质升级,打造紧密型县域医共体,2020年实现更高层次上的县域全覆盖,2023年列入省委常委会和省委深改委工作要点、省委深改委重点改革事项督查计划,推动医共体提质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目前,全省共组建125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服务约4500万人,其中,由县中医院牵头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59个,实现了全省中医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全覆盖,覆盖人口达1659万人、占37%。县域内基本形成15分钟就医圈、30分钟急救圈。
整合县域资源,构建基层中医药服务共同体
安徽省实施县域医共体改革,规定由县域内二级以上非营利性中医院和综合医院“双牵头”,分别与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共体内实行人、财、物统一管理,打造医防融合型中医药服务体系,在专家资源、医疗技术、药品保障、补偿政策、双向转诊和公共卫生服务等六个方面实现上下贯通,促进县域内医疗资源共享、服务能力共同提升。
开展县域“智慧共享中药房”建设,依托现有中医药资源,实行以政府主导,县域医共体牵头单位为主体的运营模式,实现县域内中药饮片及颗粒剂质控、煎煮、配送一体化服务,满足百姓中医药服务需求。既实现了同质化管理,也大大减轻了基层的设备投资和人力投入,百姓不用来回奔波,在家门口就能及时拿到放心满意的中药。同时,融合安徽“智医助理”系统,嵌入中医诊疗辅助模块,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方法对中医诊疗业务和服务模式进行优化,提升基层中医服务能力和效率。目前,全省中医院牵头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成智慧中药房28个,在“十四五”末实现县域“智慧共享中药房”全覆盖。
实行清单制管理,构建基层中医药责任共同体
安徽建立政府办医责任、内部运营管理、外部治理综合监管三个清单,建立政府办医责任清单15条,医共体内部运行管理清单12条,外部治理综合监管清单22条。近年来,全省落实基层中医馆专项建设经费近2亿元,为辖区内166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馆配齐10类以上中医药诊疗设备和300种常用中药饮片,实现基层标准化中医馆全覆盖,中医馆内涵建设达到14.6%,村卫生室(站)中医阁建设达到7.8%。
密切利益共享,构建基层中医药利益共同体
为激发医共体内部活力,安徽打包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基金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建立紧密型利益纽带,增强了医共体内医务人员的改革认同感和工作积极性,以较低的筹资水平保障了基层群众的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同时,结合国家县域医共体监测指标和安徽省“两包三单六贯通”具体要求,开展医共体年度绩效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院长年薪兑现、职务任免等工作的重要依据,与激励分配紧密挂钩。县级中医院出院人次占县级医院出院人次比例从29%提高到38%;县中医院医共体外转率同比减少7%,减少基金支出10%;中医院医共体中药饮片用量、非药物疗法服务量增长10.2%、12.6%,收入含金量持续提高。
落实“八统一”,构建基层中医药管理共同体
围绕行政管理、人员管理、财务管理、绩效考核管理、医疗业务管理、药械业务管理、医保基金管理、信息系统“八个统一”,安徽健全完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推进医共体精细化管理,推动牵头医院与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协同发展。全省已有2个市和44个县(市、区)获得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县(市、区)占比达到42%。目前,所有基层四类卫生医疗机构都能够提供中医药技术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都能按照中医药技术操作规范熟练开展6类1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都能按照中医药技术操作规范开展4类6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医药服务量占比达到32%。
下一步,将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一部署要求,进一步加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内涵建设,筑牢基层中医药服务阵地,为全省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中医药服务。
会议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回顾总结2023年卫生健康工作,研究部署2024年任务。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刘勇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中医药(蒙医药)发展能力持续提升。
会议要求,2024年要充分发挥中医药(蒙医药)特色优势,坚持守正创新,在加快推进中医药(蒙医药)高质量发展上拓展新路径,围绕中医药(蒙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重点推进公立中医(蒙医)医院高质量发展行动和基层中医药(蒙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